不只醫護,他們也辛苦【3】— 消防員篇

在寫完外送員與郵務人員之後,接下來是一個筆者一直很想寫的職業,消防員

童年的時候玩的玩具:樂高,清一色都是消防車消防局消防直升機的主題;就連高中考學測,成績也剛好錄取警察大學消防系,原本一度成為他們的一員。

就連家人出遊,消防博物館屬於必訪景點。

從小,聽到消防車呼嘯而過的聲音,就會騎腳踏車去追,通常都追不到,少數一兩次順利追到、看到他們完成滅火(現在想想旁觀真是危險又妨礙的行為),當時對於消防員的印象就是英勇+帥。長大後,才發現消防是一個充滿辛苦、與危險的行業。

有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,發現一個奇怪的景象:每隔一段距離,就會停著一台消防車,閃著警示燈、過一會兒再開始鳴笛往山上開去;原來是山上的回收場發生了火警,從下午一直到燒到晚上11點都還沒有撲滅。寒冷的冬天,消防員雖然穿著厚重的工作服,仍然不敵刺骨的寒風,只見他們不斷的搓著手,相較在家開暖氣追劇、裹棉被睡覺的民眾,真是強烈的對比。當時的我趕緊到便利商店買了幾杯熱可可,為他們補充熱量打打氣。

而這次,則是希望利用撰寫文章的方式,帶大家更近距離的看到消防員的辛苦,希望能夠對他們多一點體恤肯定

開場先來看看常見的消防術語

OHCA為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的縮寫(俗稱歐卡),意思為「院外心跳停止」喊出這句通常都已啟動急救;車輛部分,各種數字代表不同用途的車輛,9字頭為救護車;1字頭為水箱車、6字頭為水庫車;2字頭直線雲梯車、3字頭曲折雲梯車;前面再加上分隊名稱,例如鹿港金城武91。

謝謝熱心消防員更正:曲折雲梯車。

火神的眼淚劇中:『光榮31已經準備好!』

疫情前後,對這一行的差別?

以前,救護車常常被當成免費計程車使用,民眾的心態就是:不論嚴重程度,我就是要坐救護車去醫院。

疫情發生後:濫用救護車的人明顯變少了,特別是車禍的案件最明顯。民眾會說「只是一點小擦傷、自己擦藥或就醫即可;」會出現這樣的轉變,原來是不少民眾認為救護車是「有病毒」的計程車

此外對消防人員最大的感受,就是出勤時需要穿戴防護裝備包緊緊、並且不能開空調,非常容易中暑,尤其是下午特別有感;加上穿上防護裝備之後上廁所極不方便,因此水不敢多喝屎尿也只能憋著,相當辛苦。

總會遇上疑似的個案,防護衣著裝最快最快也都要10分鐘(這個問我們醫護最準,十分鐘算很快了,因為步驟很多),肯定會比以往略晚到達,焦急的民眾總是抱怨,但民眾不明白,穿防護衣第一是保護消防員(他們生病了就沒人救援了)、更是保護下一個要護送的病人,因此防護衣絕對不是隨便套套就好。有時急著出勤,導致防護衣會被器械勾破,萬一穿戴不確實、甚至破損,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破口。

大家都有家人,因為工作性質屬於高風險,雖然盡力做好防護與消毒,但還是憂心將病菌帶給家人。即便家人期待消防員放假、回家團聚,有些人還是選擇暫時不回家

有什麼溫暖、小確幸的事?

疫苗的施打持續進行,許多民眾憂心自己還沒有輪到,已經施打疫苗的消防弟兄,覺得是個小確幸;但筆者認為,其實不算是小確幸,因為能排在前面施打,代表消防弟兄、跟醫護人員一樣,都是高危險的工作者;甚至他們比起醫護,常常會更早接觸到未知、可能感染的病患

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很辛苦,在共體時艱的時候,依然有許多的民眾沒有忘記辛苦的消防人員,捐贈的許多物資,餐點、以及感謝與打氣,或許更加上電視劇「火神的眼淚」熱潮,讓民眾的溫暖舉動,為消防員的元氣充電。常常在救災救護救援成功之後,當事人和家屬充滿感激地道謝,都會讓許多消防員覺得雖然累、辛苦,卻很值得。

另外以往比較零碎、不必要的業務,在疫情時間得以簡化甚至取消,沒想到消防隊依然運作如常、甚至更好(因為更專心備勤待命、多一些時間可以補充儲備體力)!咦?怎麼跟醫院評鑑有點像!?(誤)

有什麼令人覺得辛酸、吐血的事?

有些民眾會隱瞞病情、甚至對接觸足跡避而不談。消防人員不會拒載,只能督促自己穿好防護裝備,畢竟要保護自己、同仁、與家人。
常常接獲民眾報案去載送「精神疾患」酒醉民眾(俗稱「酒空」)時常會引起對方不耐煩、謾罵,紮紮實實熱臉貼冷屁股的感受。
處理大大小小案件,有機會看到社會角落不為人知的一面,例如:家暴、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…等,覺得許多孩子無辜,卻又愛莫能助。

最常見的職業傷害與無奈

第一名就是所有受訪者都有提到的: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。無論是跳樓、自殺、嚴重車禍、火場燒死、或許其他的意外死亡、死亡時間過久…,別人不敢碰的,都是消防人員來處理,最近距離的接觸、翻動與處置;往往在結束勤務之後,閉上眼睛就會出現當時的畫面、甚至聞到焦味(嗅幻覺);這些後遺症,讓消防弟兄在疲憊的工作之後,無法真正放鬆的休息。例如「火神的眼淚」中由林柏宏飾演的陽光消防員張志遠,就因為目睹女子跳樓的經過,後續出現一連串的幻覺與不適,演的非常傳神。真心希望消防員的心理衛生,能夠獲得重視、評估、與治療。

日夜顛倒的作息以及和家人聚少離多,是消防員的第二個無奈。排班的方式多為「做二休二」或是「做二休一,之後再補幾天假」,因為24小時備勤的關係,時常半夜出任務,隔天就算是休假也全都拿來補眠;

身體的傷害,最大宗就是在「腰」,舉凡抬擔架搬病人、還有笨重的器械機具,常常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受傷。即便現在有配發「電動擔架」,但大部分民宅都沒有足夠的空間能使用,加上往往要搶時間,只能徒手硬搬,民眾焦急的催促怎麼動作不快一點的時候,其實都忽略了,消防員也正在、或即將受傷

消防工作頻繁的與火場、濃煙打交道,因此許多人都有呼吸系統的損傷,導致喉嚨乾癢容易咳嗽、以及其他肺部疾病,呼吸喘。

時常遇到周間休假,家人去上班上學;周末家人希望團聚時,消防員卻在備勤。這部分在「火神的眼淚」當中,由溫昇豪所飾演的邱sir(邱漢成)也詮釋地相當到位:太太臨盆時他卻在救護車上搶救其他傷患;颱風天他上山搜救,妻子快被吵著要爸爸的女兒逼瘋。有多少消防員,就有多少這樣的消眷(消防眷屬)體諒、配合與無奈

給消防員的小叮嚀

整理完前面所列的關於消防員的故事,其實心裡覺得有點沈重:消防員誰不知道要小心?誰不知道要吃飽睡好?誰不知道要照顧自己的安全?誰不知道…?但或許就像電視劇「火神的眼淚」演的一樣:現實總是充滿很多身不由己的原因裝備過於老舊(無線電故障,危及時候求援失效)、人力吃緊超量工作(救護、救災、校園宣導、居家推廣住警器、捕蜂捉蛇…還有很多其實都不是消防的業務)、刁民干預甚至「指導」救護(老阿北聽說有一種神藥叫做「救心」要消防員快拿給他太太、娛樂城老闆與官員不斷施壓指揮官射水導致火場內的消防員殉職)…

身為一個骨科醫師,我沒能像消防員一樣水裡來、火裡去,說自己能體會他們的辛苦與無奈,是不可能的。我能做的,是整理出預防常見傷害的小叮嚀、遇到消防員來求診時盡全力解決他們的病痛。

1)搬傷患、搬器材,蹲下來雖然多花一秒,但可以減少大大腰傷的風險,工作是一時,健康卻是一輩子;

2)讓民眾動手幫忙不是動口指揮,無論查房、門診,換要拆線時,都會邀請家屬幫忙,一來讓他們一起學習返家後照顧家人、二來讓他們更有參與感;同樣的救災救護時,如果安全許可,不妨讓民眾幫點忙,例如消防員評估傷患時,有人可以幫忙淨空擋路的雜物、患者如果太重可以幫忙搬、大樓住戶可以幫忙按好電梯…。多一點參與感,少一點謾罵,才可以更快的讓傷患就醫。(這是筆者的經驗,不知道是否可行?歡迎相關人員提供意見回饋!)

3)出現PTSD時,切勿逃避、隱瞞、更不可以自行服藥,跟同事、學長聊聊、與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幫忙,相信大家都會很願意分享經驗、並提供協助;

4)定期健康檢查,特別是肢體、脊椎、與呼吸系統。

最後,希望藉由寫下這篇文章,向消防員致敬!並讓更多人看到消防員的辛苦、給予他們更多的體諒。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